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愁人更堪秋日,长似岁难度。相携去、晼晚登高,高极正犯愁处。常是恨、古人无计,看今人痴绝如许。但东篱半醉,残灯自修菊谱。
归去来兮,怨调又苦。有寒螀余赋。湖山外、风笛阑干,胡床夜月谁据。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
是谁玉斧,惊堕团团,失上界楼宇。甚天误、婵娟余误。悔却初念,不合梦他,霓裳楚楚。而今安在,枫林关塞,回头忆著神仙处,漫断魂飞过湖江去。时时说与,地上群儿,青琐瑶台,阆风悬圃。
琵琶往往,凭鞍劝酒,千载能胡语。叹自古、宫花薄命,汉月无情,战地难青,故人成土。江南憔悴,荒村流落,伤心自失梨园部,渺空江、泪隔芦花雨。相逢司马风流,湿尽青衫,欲归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