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鸳湖好,非关请乞来。东山选丝竹,北使问楼台。
鸿向青冥送,花因白社开。只愁蒿目意,黄绮亦难裁。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朝雨过清溪,风生水云活。馀霞散城表,残虹霁天末。
青山如拱人,万黛浓欲泼。小桥通幽径,林尽见疏豁。
坐石埽菭花,登峰拊藤葛。隔树透晨烟,依依一痕抹。
遥仪素心人,越夕成契阔。抱琴叩柴关,相见慰饥渴。
高阁凌虚拂紫霄,四檐轩敞接连鳌。千岩对起龙蛇窟,两足亲登凤鸟巢。
水北金台路,年年行客稀。近闻天子使,多取雁门归。
骏马响金羁,蹀躞长安道。少年挽雕弓,弹落花间鸟。
雪笠烟蓑忆钓矶,此间七十二泉飞。溪山大好萦乡思,不为莼鲈也合归。
势穷斯变变斯通,局面初更便不同。
西北怕他小老子,东南有个太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