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骏缰络卑枝,荼垒巢上干。天鸡立高颠,用口作昏旦。
蠕蠕群动间,机息肯汗涣。开华与结实,纳甲刚百换。
累累缀星曜,终海枯石烂。狡儿饥欲偷,耄王空扼腕。
堂前忽见之,眼眩杂花乱。遂疑渝之源,脉与昆崙贯。
借君报主身,白日生羽翰。飞归拜堂下,修爵进无算。
更祈三青鸟,母徒邈云汉。常立堂东西,如立王母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