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杨侍郎挽歌 其二

忧国心如石,当朝有古风。挂冠虽在远,遗札不忘忠。

飞旐西归洛,新阡背倚嵩。还令往来客,下马白杨中。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你喜欢

湖山碧,湖波白,此间大有林泉客。载鸱夷,忆鲈脍,斗鸭围栏住吴会。

三贤先后轨不同,千秋庙祠留清风。君不见蘋花芳、橙橘香,风马云车驻此乡。

昨日传修觐,明朝说祝厘。

予归宁悻悻,子去亦迟迟。

已草引年疏,重吟听雨诗。

如何无一字,端的报来期。

土灰论远计,木石笑浮生。但有一尊酒,何须千载名。

山公援侍中,实以世交故。周子怨都亭,知为一官误。

余本解宦人,岩薮焉能固。况兹回光瞩,差用洗沈愫。

栖迟犹二始,踯躅当三辅。孟门苟已出,康庄知前骛。

款段终在枥,谁为讥蹇步。铅刀冀一割,锋锷恐非故。

巨痛时磔心,深忧恒栖嗉。露款一申言,皇览不反顾。

陨涕别亲慈,含辛首前路。嗣章倘见俞,改服还韦布。

帝曰宜人,光汝于武。笃生令子,为予哲辅。

汝翟汝茀,汝翣乃舆。玼兮流瑱,佩环锵如。

宜人曰吁,昔余天是弃。顾谓大夫,惟余诞弥。尔岂不偕逝,不康禋祀。

惟余甘荼,勤力夙莫。禔禔厥躬,以怙存者。濯濯厥肝,毋恧原土。

惟余与汝,念兹初艰。毋枳于衢,毋家于官。曷不临履,靖共塞渊。

金拜稽首,夙莫祗服。惟帝温纶,如丹如雘。顾惟母训,如石如药。

既肃于公,言省其私。酌彼金罍,以颂维祺。

晰尔毋■,鬒尔毋丝。何以申之,绳绳孙枝。

载崇厥堂,言树之柏。何以表之,维霜维雪。

载荣厥庭,言树之梓。何以袭之,维桃与李。

猗欤宜人,家人是宜。岂惟家人之宜,惟大夫是仪。

毖哉大夫,宜人是效。岂惟宜人之效,亦惟先子是耀。

俞公晚好事,垂涎及荔支。

愿贬枫亭驿,甘作驿丞卑。

忘意荔熟日,端坐饱啖之。

事有谬不然,倾耳听我词。

枫亭闽孔道,迎送无停时。

漳泉贵宦多,暑行喜夜驰。

东迎接不及,南送已嫌迟。

炎天夫马缺,每被豪奴笞。

此亦丞常分,受辱其所宜。

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

驿庭只四树,树老半枯枝。

每岁贡上官,皆派丞往赍。

岁有熟不熟,上官循旧规。

十万献抚按,百万分三司。

四郡大乡官,例亦有馈遗。

张家赊数担,李家复那移。

封缄青笼内,渡江敢辞危。

伺候烈日中,暍死敢言疲。

门吏急使用,乃得进丹墀。

不然香气变,色味复差池。

小则受棰楚,大则冠袍褫。

上官幸色喜,归见妻孥悲。

张三昨索价,李四又忙追。

门前递骂呼,簪珥典偿伊。

衣衫准子钱,反言伊受亏。

妻孥交口詈,驿丞两耳垂。

荔支有此苦,谁说甜如饴。

公思啖尤物,一事颇燥脾。

莆多荔支园,园丁旧为。

五月六月交,朱实已累累。

贩子未采摘,园丁不暂离。

中搭四柱楼,夜以防偷儿。

园丁卧楼中,两手如悬捶。

珊瑚为我幄,碧玉为我帷。

园林悄无人,惟有凉月窥。

伸手即可摘,摘食复奚疑。

口吮荔支汁,指剥荔支皮。

皮核卸楼下,堆积如城陴。

饱即扪腹卧,恬若陈希夷。

既不费银钱,又无人把持。

清福如此享,神仙亦妒其。

家家亦有园,宋香品最奇。

崔亭与鬯山,霞墩及东陂。

陈紫比毛嫱,江绿匹西施。

年年皆遍尝,题咏壁淋漓。

自署荔仙人,不羡加太师。

无端客钟陵,十载滞归期。

荔熟必入梦,醒来空嗟咨。

无罪坐自囚,无官反自羁。

言梅宁止渴,说饼岂疗饥。

清福不得享,作计无乃痴。

昨为人写生,费墨及胭脂。

今复弄纸笔,挥汗作此诗。

诗以嘲俞公,因之以自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