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饶暑湿,宣歙独高寒。秋色千岩竞,江流一线盘。
传香历金阙,扫石拜天坛。道气如君少,真堪蹑紫鸾。
(1494—1533)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为蔡羽先生门生,居洞庭三年,既而在石湖之滨读书二十年。由诸生贡入国子监。工书画,行书疏秀出尘,妙得晋法。于书无所不窥。诗刻尚风骨。有《雅宜山人集》。
吾无千金裘,为博曲米春。床头腊瓮熟,漉以渊明巾。
饮少辄至醉,醉眼迷天垠。冲寒望南巷,不见披氅人。
良会属今日,弹筝倚新声。唱苦令神伤,三变不可盈。
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
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
我本疏狂懒散人,家声未坠仗儿身。廿年辛苦归何处,剩此多多未了因。
受得山野性,住城多事违。青山在宅南,回首东西稀。
浅浅一井泉,数家同汲之。独我恶水浊,凿井庭之陲。
自凿还自饮,亦为众所非。吁嗟世间事,洁身诚难为。
日出穷巷喜,温然胜重衣。重衣岂不暖,所暖人不齐。
兀兀复行行,不离阶与墀。
丈夫非马蹄,安得知路岐。穷贱餐茹薄,兴与养性宜。
乃知长生术,豪贵难得之。
百万人家夜雨鸣,市声唤出晓来晴。
谁知天与吾皇意,要不妨农不害民。
握手无存没,遗孤自始终。此生唯泣鹄,不死为丸熊。
玉貌先年毁,冰心后日融。天留素机月,人诵柏舟风。
太史诗垂采,仙郎籍已通。事归彤管上,名在紫泥中。
隽箸时堪进,潘舆乐未穷。请看臣向传,能复几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