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算年年、五日太凄凉,今年且为欢。正梅风薄扇,蘋烟卷幕,水阁虚寒。
胜剪塘蒲渐老,香噀酒杯宽。未会行吟意,醒醉都难。
多事荒唐呵壁,把兰荃章句,抛恨湘沅。笑江南倦客,閒恋橛头船。
待流连。钗符节物,又河桥、飞雨暮催还。垂杨外,散迎神鼓,叠棹轻澜。
菜根咬尽好,底用辛盘佐。冻雪积柴荆,璀璨胜泉货。
春帖映檐明,字字如斗大。戏彩童孙欢,忭舞俱慵卧。
青镫吐焰红,金粟频辉座。村酒饮屠苏,老幼转如磨。
一室笃天伦,清福自谓过。更检古诗篇,阄韵呼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