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肇昌运,皇明启隆祚。有赫清泗滨,笃生我皇祖。
于维皇祖圣,桓桓秉神武。于时草昩际,阴氛蔽寰宇。
受命提天戈,吊民麾虎旅。吴楚扫欃枪,幽并驱罴虎。
函夏复清宁,穷櫩息咻喔。迤逦五教敷,从容九功叙。
弦歌亘远域,锄耰隘荒墅。浸淫俗化淳,汪洋德施普。
昊天监昭事,骈蕃荅纯嘏。五纬无留逆,四时皆顺序。
休祉万斯臻,丰年岂惟屡。大田毓祯谷,芃芃映黍稌。
圣世跻泰和,圣情聊暇豫。雍雍发歌咏,辉辉粲毫素。
文如虬龙跃,又如鸾凤翥。音如咸韶会,气如春阳煦。
上乐帝眷顾,下乐民康富。丕显并周文,不矜同姒禹。
于维我皇祖,功德侔三五。俯睨汉与唐,陋哉畴比数。
宸章隐中秘,至宝终明著。陛下握乾符,垂衣缵鸿绪。
琬琰昭大刻,臣工拜嘉予。旦旦睹奎光,渊渊仰皇度。
诚由陛下圣,心存有虞慕。益勤继述志,遂隆显扬务。
睿制超百王,至孝踰千古。敬撷舆人言,陈诗献当宁。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
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上参九顶道,俯浸青溪澳。
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
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
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昔人作轩榭,高深寄林麓。
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斸。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
雨馀山更佳,春流涨平峪。下瞰池阳市,修烟弄芬馥。
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
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
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
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
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
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得此化馀年,不问君平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