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雨晴未准。云敛远碧,帘罅风紧。杯酌愁整。菊迟病久,寒砧报霜信。
笛楼恨凭。江草倦绿,芦浪千顷。鸥梦清迥。棹歌响答,微茫认归艇。
景物转骚屑,客馆吟商迷晚径。鸦舅冷红,莲衣彫玉井。
又砌畔啼螀,幽咽难听。楚兰魂定。是党锢文章,休说憎命。
理琴丝、泪交縻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