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饮耻群鸡,高飞谢黄鹄。落日坡草寒,萋萋惯幽独。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置我正须岩石里,如公总合上凌烟。要令他日看图画,不愧平生与昔贤。
夜夜劳刀尺,年年寄雪霜。云沈蒲类海,月落郁金堂。
汉将思开国,秦皇重辟疆。何知儿女恨,掩镜泣空房。
山色迎人近,西风逐客来。隔林松子落,遍地菊花开。
补衮惭无策,论诗属有才。江南多蟹稻,相遇且衔杯。
层岩龛佛倚高寒,下有洪流百尺滩。绝似嘉陵好山水,徘徊真作故乡看。
书城坐拥小诸侯,开创中兴事业侔。秦火馀灰更一劫,米船入画亦千秋。
长依琴剑云轮护,又阅沧桑岁纪周。五厄不惊真盛事,经籯贻泽世无俦。
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
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