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曾伯刚归青浦

太常峰南正雪飞,严公湖上梅初发。遥天片日下沧波,断鸿声里人将别。

借问君家若个山,白云携得杖头还。碧罗旧业连青浦,高卧心閒梦亦閒。

看君意气非常调,未肯逢时发西笑。萍梗长留沧海踪,诗书不作青云料。

客里相逢情最亲,离居自愧家常贫。旧游冠盖今谁在,白首襟怀有几人。

念君此行何草草,岐路吞声不能道。遥传掬泪到麟峰,伤心为吊方山皓。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两岸芦花飞雪絮,一江秋水接银河。平生不结荣华梦,只把青蓑当绮罗。

信果取必者,䀝睨轻大人。言行尚未必,何以合鬼神。

候骑迎晨趣倅车,星芒入夜霣城墟。三神山远梦魂断,百尺楼空豪气除。

人去铁衣悲汗马,客来珠履叹无鱼。条侯能复家声旧,细柳于今有简书。

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共占花园争赵辟,

竞添钱贯定秋娘。七年浮世皆经眼,八月闲宵忽并床。

语到欲明欢又泣,傍人相笑两相伤。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

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

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

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

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

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

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

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

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

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

日高斗帐朝慵卧,胡蝶双飞绣帘过。

庭空花片蜂蜜成,槛落香泥燕巢破。

素罗便面题两行,烧药幧头篸一个。

清明过却不成妆,梅子枝头豆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