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漂泊故人稀,岁晏逢君又远违。候馆莫鸿惊别梦,粤河残雪照行衣。
潮生楚岸风帆夕,树绕淮山驿路微。此度桥门应早达,莫忘书札问林扉。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识乐众生乐,缘绳枉走作。智乐菩萨乐,无绳亦无缚。
若有发心者,直须学无作。莫道怕落空,得空亦不恶。
见矿不识金,入炉方知错。
夜静时闻雨,山深远听更。疏林声转永,孤戍景何清。
方册舒还卷,残缸暗复明。脱巾搔首坐,曳履欠身行。
雨泣林容,寒凄柳骨,骑鲸故人长往。丹霞吟草在,侍笔砚、珠光生掌。
逸情云上。尽谢屐幽穷,戴舟兴访。凫飞雨、山灵遗恨,待题延项。
撰杖山易青黄,忽词仙骑鹤,辽天长望。联床风雨夜,商量密、今成绝响。
蛮乡经帐。记接席晨昏,前盟息壤。空惆怅、溪藤如故,挽歌悲唱。
藷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交错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绵绵。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重複青山里,双峰锁寺门。
楼耸排云阁,松盘过路根。
灾曜偏临许国人,雨中衰菊病中身。
清香一炷知师意,应为昭陵惜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