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桑本是吾儒事,不免饥寒智者非。
出处自然皆有据,不应感念泣牛衣。
(1093—1163)宋南剑州剑浦人,字愿中,世号延平先生。从学罗从彦,得其《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退居山里,谢绝世故四十余年,讲经说道,启迪后学,答问不倦。虽清贫而怡然自得,若无意当世而伤时忧国。朱熹尝从受业,得其传。卒谥文靖。有《李延平先生文集》。
椽烛乘珠清漏长。醉痕衫袖湿,有余香。红牙双捧旋排行。将歌处,相向更催妆。明月映东墙。海棠花径密,迸流光。迟留春笋缓催汤,兰堂静,人已候虚廊。
春深绕屋绿阴稠,却扫无人识冗侯。
独肯叩关相劳问,不妨挟册共藏修。
新知初握手,相送出城隅。王程不敢缓,立马能须臾。
念兹非久隔,离颜强自舒。何时当来还,与子极欢娱。
春风回帝里,游历任所如。
茅舍一尊酒,独行江上归。风高去鸟疾,野迥炊烟微。
青青麦苗长,娟娟蕨芽肥。寄语山中客,无为空苦饥。
此地何从列姓名,半因新国用轻刑。江湖万里知闻断,图画相看眼自青。
金陵握手非初会,曾读芙蓉谢监诗。鳌背尚悬唐使节,螭头重领汉官仪。
星辰午夜亲尝酎,霜露商秋肃侍祠。祖道劝君须尽醉,祗今犹是不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