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雁精神偏百倍。不管愁人篷底睡。欲烦相寄一封书,明日至。
侬乡里。后日榕城山翠里。
君去洞庭波正起。听水听风方未已。思量何物赠行装,枫叶醉。
红如此。都是天涯红泪耳。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东风吹暖拂缨尘,草树依微入望新。绣陌晓嘶金勒马,画帘春倚玉楼人。
阳和喜就他乡色,迟暮偏怜拥褐身。烟景五湖天共远,断肠归雁数声春。
无改父之道,真堪以孝称。
若论庄子孝,此直是难能。
漠漠杨花带远天,舞如轻雪糁如毡。
行当僻处随人到,风向多时著意偏。
地湿似沾前夜雨,日斜犹扬隔溪烟。
春光到此真须惜,莫爱床头沽酒钱。
官期未满许宁亲,平日宦游无此恩。雨遍公田及私亩,学书兼得问筠孙。
塞鸿声声飞不住,终日南征向何处。大漠穷阴多沍寒,
分飞不得长怀安。春去秋来年岁疾,湖南蓟北关山难。
寒飞万里胡天雪。夜度千门汉家月。去住应多两地情,
东西动作经年别。南州风土复何如,春雁归时早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