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周旋庭陛已多年,名器新颁秩九迁。价重一双和氏璧,赐同十万水衡钱。
摛辞每搢金坡下,对命高擎玉殿前。旧物青毡何足贵,好俱簪绶盛家传。
暮虫凄切。独倚疏帘清夜月。怅望瑶台。不见飞琼步月来。
秋光如练。江上芙蓉开欲遍。流水残霞。断送西风入鬓华。
舟行逢九日,晚泊谷亭津。坐久风欺帽,吟多月醉人。
茱菊羞双鬓,萍蓬叹一身。君亲恩未报,回首欲沾巾。
季子聊为戏,陈王欲聘才。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斗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别后音书自觉疏,禅房花竹忆京都。一官未去果何意,五载相逢犹故吾。
江山应识狂歌客,风雪难寻卖酒垆。奔走江南又芳草,多怀聊复问南湖。
执辔犹能学健儿,春郊马上制灯词。游人多处觉行迟。
十里笙歌回邸夜,万家灯火上楼时,吾生二十七年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