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莫笑一杯水,覆地东西流。人命苦飘光,起忽谁能留。
藜藿足充饥,岩峦可遨游。衣文附灵牺,庄子诚见羞。
黄雀乾下庖,白刃临九州。一为华屋吟,俄顷归山丘。
脱身幸及今,世事如蜉蝣。
陆海潜异珍,奇观在涿鹿。积险希天门,重深讶渊谷。
真人感下生,神僧惧沉陆。凿空启檀施,镂石藏梵牍。
委积弥年祀,青苔尚可读。遥役讵能探,饮河恒满腹。
据槁日酣饮,远望荡心目。夕乌东南驰,庭皋千里绿。
寤寐所思人,往来山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