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日色渐落天宇澄,月华滟滟东方升。锦堂鸣钟集嘉客,玳筵珠履纷相承。
饮君天台沆瀣之玉醴,观君钱唐错采之华灯。佳辰高会感人意,清歌绕梁乐何胜。
君家贵盛不可言,于今海内称德门。公居岳牧领全蜀,次公秉钧调化元。
英雄想望见颜色,愧我流落叨攀援。歌牛枉侧桓公听,弃马虚伤田子魂。
青云轗轲徒垂翅,白日留连且举樽。公将整驾登西路,予亦怀乡欲归去。
共惜相逢不可长,它年一笑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