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曾倚雕阑侧,伴翠娥来试故园秋色。明月二分,禁宵三五,花药低窄。
正螺墨题情,个侬初见寸黛抑。面映红,樽劝碧,算话别前踪,惜香今恨,纵有素衣蔫泪,俊游空忆。
幽夕,重听漏滴,对镜鸾想像容饰。画楼调瑟,星辰依旧,义山发白。
记出浴妆成少年,双鬓蝉罢翼,笑座客浑未识。叹病榻茶烟,何时欢事再得,况隔天南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