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注就阁珊瑚,日日看山在画图。春树影分双眼碧,溪云气静万峰孤。
衣披劫外花为褥,境印真机玉作符。三十有闻今四十,丛林尤爱得良模。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诗思欲共朵云飞,绝顶登临大气微。寒雁远随天日渺,悲风似唤国魂归。
霓裳舞散如流水,帝主宫倾付落晖。李杜文章犹在壁,墨香缕缕袭秋衣。
春风换梦一番番,愁来如玉环。听鹃才罢又听蝉,天涯山外山。
苓窃帝,触吞蛮,荒唐天对难。一波旋过一波连,云沙鸥自闲。
策杖度林塘,幽寻犯晓霜。
临池疑掩映,傍竹畏遮藏。
款曲敲僧舍,徘徊绕苑墙。
好携三弄笛,树底为催妆。
凿见碧天影,秋光注小轩。
消閒惟蠹简,破闷有金尊。
怪石中边透,老松须鬣繁。
人生有佳尚,尘土暗朱门。
乡国富才英,谭生最清发。众中挺眉宇,开云见华月。
腹笥书峥嵘,罄折口恒讷。贤关三千士,让尔名突兀。
长江隔家林,定省暂归谒。槐黄赴秋闱,一战建奇伐。
手持青瑶篇,腾踏献金阙。
南戒山河色,纷罗指上纹。登台劳远目,叠磴起层云。
近海无安土,孤城易夕曛。北来飞雁急,秋信更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