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
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忽闻樵客语,暂慰野人心。幽径芳兰密,闲庭秀木深。麇麚来涧底,凫鹄遍川浔。谁念沧溟上,归欤起叹音。
帝遣楼船护海乡,旌旗十万下东阳。何来剑气辕门上,夜夜遥看婺女光。
尘融法界,念尽毗卢。咫尺跨于大千,刹那超于三世。
过去诸如来秤锤落井,现在诸菩萨塞壑填沟。未来修学人,如麻似粟。
回头拾得新罗箭,自是诸人不丈夫。
七日逢人好,三年作客赊。塞云晴度雁,城日晓翻鸦。
雪化经冬水,梅开隔岁花。欲归归未得,惆怅惜年华。
潇湘在何处?展卷心悠然。是中有云飞,上与苍悟连。
忆昔弄扁舟,载雪清江天。湘君招不来,明月随我前。
微钟破征梦,落雁栖寒烟。回首行万里,揽衣羡孤搴。
可怜楚人辞,憔悴穷岁年。图画岂不好,此意谁复传?
已矣三叹嗟,临风叩商弦。
郊墟远人烟,栖迹在衡宇。
年龄迫衰谢,渐觉有病苦。
眼如隔罗轂,耳仅闻钟鼓。
手中一枝筇,藉以扶伛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