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无言处,频行望九霄。中郎不可见,残爨自应烧。
短褐欲成癖,萤光似见招。秋风一夕乱,寒气满山腰。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宝髻八盘倭堕,樱唇一点鲜圆。低回无语风前立,顾影自生怜。
珠泪玉烟谁写,腻香真色俱传。明妃不减夭矫态,应费画工钱。
破晓来乘顺水船,携婴挈妇意翛然。含烟杂树多炊意,如瓦群田出屋巅。
建子新年方作始,立春除夕又争先。郊居亦有西风污,岂恋豪华逐市廛。
乾坤此日转初秋,万里晴沙宿雾收。虎豹犹须文武士,凤凰原是帝王州。
关城直控三都壮,开府中分两辅忧。说剑谈诗知不倦,几时载酒上湖舟。
红尘飞断即仙城,潮打江涯触磬声。宝尼珠光从海接,菩提树影伴僧行。
香分绮席风幡动,月满瑶波水镜平。况有主宾成二美,不妨拚饮到天明。
青衫昔作督邮时,赏鉴除公更有谁。
勘狱不嫌人守法,撰文常对众称奇。
筑台虚辱生前意,穿冢难酬地下知。
欲写哀思传挽者,身今戎服不能诗。
菩提古精舍,兵余但茅茨。
我行倦午暑,少憩容奴炊。
山僧老夫子,养蚕如养儿。
奈何煮白茧,乃欲缫青丝。
燕泥固可恶,覆巢似非宜。
不闻两足尊,顶鹊安无隳。
我亦学佛者,言之为兴悲。
作诗书壁间,以为浮屠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