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还家叹客游,霜风捲面莫生愁。题桥司马今何似,长啸一声天地秋。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一个闲身穿破屋,风吹雨滴转光明。
灯笼露柱时时举,只道以平报不平。
琉璃殿上鞭金马,追风不及三脚驴。
卸却钗钿。湿云一朵覆腮莲。自说小名呼锦瑟。裙腰窄。
吃剩香茶佯献客。
孩提均识有其亲,未有君家最睦姻。
逊畔以全诸父义,在原此岂妇人仁。
一门邹鲁斯文地,三世羲皇太古人。
朱紫满门直余事,九京可作百其身。
惆怅梅边想战尘,往来何地著吟身?客怀漫比官为业,物望谁云国有人。
花发休论沧海事,水清聊结草堂邻。东风草草劳人目,又看江南二月春。
十丈虹蜺跨碧空,行人过此莫匆匆。大鱼吹浪来船尾,明月流光出海东。
根本旧邦唇齿近,边廷诸将腹心同。丰碑屹立书何事,特纪当年谢傅功。
东汉云台迹已休,万年风节在羊裘。西来定是桐江水,不与漳河一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