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如波满寿觞,春畦流水接池塘。子真高韵从君得,谷口耕云岁月长。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朝廷不用忧巴蜀,称霸何曾是蜀人。(《初唐明宗徙蜀豪杰入洛赋》)
留君夜饮北风寒,且折梅花耐醉欢。明日桐庐潮去远,孤帆天际若为看。
玲珑光四壁,宝刹兀中流。佛灯明岭树,渔笛起沙鸥。
山耸连云出,江空带月浮。登临追胜赏,疑是武陵游。
白云掩映青山老。鬓入霜华早。今宵且醉画屏前,明日还移小艇、绿杨烟。
黄昏细雨重门锁。挑尽孤灯火。断肠无处问天公,梦逐陌头芳草、付残红。
时炎多事懒,何以释烦忧。小雨试销夏,新萤预演秋。
争趋沈月夜,来照读书楼。草腐岂无用,孤华斯一浮。
姑苏城下刺兰桡,却忆吴王古市朝。
香辇路边春寂寂,馆娃宫外草萧萧。
千年往事空啼鸟,半夜疏钟自落潮。
明发不堪回首处,暝烟秋雨过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