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相见,随处见君诗。食檗心常苦,看山眼独疲。
片云清竹院,骤雨涨鱼池。每想同居士,谈禅及此时。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行逢二三月,春映掌中杯。
绿久山犹浅,花寒雨未开。
谁能奈愁得,拌不上楼来。
更莫看云坐,潇湘有雁回。
伤心天外夕阳过。乱离惜蹉跎。征鸿信杳,寒鸦声歇,满地干戈。
前朝人事惊重省,梦里旧笙歌。小楼昨夜,依然无恙,金粉山河。
游心浅淡了无思,夜静人归信步迟。流水小桥明月夜,疏林野渡晚风时。
影随足去无痕著,绿向田生有鸟知。自喜此中有佳趣,世间行乐孰如斯。
太武南征似卷蓬,徐阳兖蔡杀皆空。
从来吊伐宁如此,千里无烟血草红。
修真慕道,乐清虚、任意陶陶兀兀。富贵荣华都不恋,甘分清贫彻骨。名利俱捐,是非不辨,且把身埋没。真闲真静,谁知如是消息。为言向上机缄,玄珠罔象,火候无时刻。一窍玄关通得透,顿悟非心非佛。情念双忘,有无交入,胎备元神出。眼睛开放,光明周遍无极。
尚书自是岷峨英,四始究极八法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