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浙山俱可人,泽北惠泉尝入梦。昔年濯足望具区,船头百折烦遮送。
高情数与此山期,舟不冲风雨尼之。天公忌人如忌疾,十年欲去事长违。
昨宵拄杖落林谷,画舫载泉赢百斛。为倒龙堂明月珠,共试蛇坑小苍玉。
故人谈颊翻九河,舌本咽枯知奈何。此泉此茗不易得,缓饮缓煎还可过。
人间酒肉谁厌臭,我味此泉渠闭口。身如瓠壶过汤羌,慎勿与方传不朽。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名作,以字行,一字次知。为文醇正典雅,动有依据。尝著书十二篇,号为《东家子》。元末避兵吴中,尽弃他物,独载书两簏。张士诚廪禄之,旋以母病谢去。明洪武六年聘修《大明日历》,授编修,乞改太平府教授。召为国子助教,累擢司业,归卒于家。有《沧螺集》。
闭户尘缘息,忘机眼病除。就閒因教子,临老更知书。
摆亚风前稻,婆娑雨后蔬。穷中方得趣,门外已巾车。
别后数征邮。应到扬州。相思一日似三秋。恼煞雁行天上字,字字离愁。
回首忆春游。花底句留。三分春又一分休。屈指海棠开日近,不见归舟。
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路边何所有,磊磊青渌石。
春眠不觉夜来风,桃萼犹沾未尽红。
愁绝小湖山畔路,同云疏雨晚濛濛。
早涉真如境,旋闻博大风。自从心有主,顿悟道非空。
典则羲农祖,诗书孔孟宗。无为先有作,去惰始来功。
夷夏终天异,君亲亘古同。是谁循错误,随处被牢笼。
欲破胶缠固,须凭识见崇。力能排闼走,事胜倒戈攻。
近似兼人勇,相将盖世雄。星流还拱北,澜倒竟回东。
复志三纲里,全身四业中。能言距杨墨,于尔亦何庸。
浮黎路,依约太微间。雪色宝阶千万丈,人间遥作白虹看。幢节度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