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树暮云路几叉,其邻洽比若天涯。门前静听尨声吠,喜报君书又到家。
傅于天,字子亦,号览青,咸丰至光绪初叶人士。清彰化东势角(今台中东势镇)人,一作朴仔口庄(今丰原市朴子里)人,又作翁仔社人。为邑生员,二十六岁卒。曾构草堂于东势峰下、大甲溪边,额曰“肖岩”,躬率子弟耕读于其间。与吕氏兄弟、丘逢甲曾同游台南,唱和之作集为《竹溪唱和集》。
黄云稠叠日沉沉,剩水残山一点心。编简零灰留种在,门墙片瓦感恩深。
梅花夜夜飘荒戍,雁羽年年向旧岑。每到余生寒不尽,几回搔首一孤吟。
笙簧世所贵,正调多溺沉。
有人怀古心,临风理瑶琴。
一弹秋月高,忽觉开尘襟。
或疑涧泉声,忽作鸾凤吟。
得意自怡悦,子期难再寻。
铜壶一枝梅,尽可为知音。
往岁尚书履,排云到九关。归来石台下,犹记写龙颜。
尝言数见便成亲,十载相怜病与贫。
拈出清诗同讽咏,窨来白酒馈比邻。
山中古栎看为社,谷口闲云喜似人。
残腊檐梅初放萼,尚堪索笑两三巡。
赋诗何处极幽探,多在青山海岳庵。一片绿云尘迹断,万竿烟雨大江南。
山净浮云水净烟,清宁风景是何年。沿村古道无戎马,近渚幽亭有钓船。
惨淡画图人已远,凄凉题咏世犹传。小窗风雨无人夜,彷佛清猿到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