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于石泉,本性同气味。合是清者流,异派为兄弟。
石泉别甘泉,白日飞黄去。手持三尺法,五色云生处。
愿酌石下清,为世洗冤滞。非但洗冤滞,洗彼眼中翳。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往时看曝石渠书,内酒均颁白玉腴。落魄十年无复醉,因公今日识官壶。
日过鳌山三丈红,陈编相对鬓如蓬。
朱门请谒无诗了,且访东邻慢施翁。
漫道驰驱苦,翻疑览胜归。雨窗寒对瀑,海日夜生辉。
地迥临蛟穴,峰高碍鸟飞。颇闻骁果在,谁为畅皇威。
御史班中第一流,由来清誉重琳璆。储无甔石门如水,胸贮阳和面带秋。
海岱藩垣腾宠命,冰霜道路戒行辀。十载同朝始相见,篇诗持赠当吴钩。
半雨半晴莺乱啼,溪边丈人还杖藜。不见旧时游走伴,白头冲雨更冲泥。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