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侪归卧髀骨裂,会友携壶劳行役。
苏迨(一○七○~一一二六)(生年据《苏轼文集》附《苏轼佚文汇编》卷四《与子明》第三简),初名叔寄,又名竺僧,字仲豫,眉山(今属四川)人。轼次子。哲宗元祐中以父荫授承务郎。又以元祐党人家属故,至徽宗政和间始官武昌管库,卒于靖康离乱中。事见《苏轼文集》卷六一《与辨才禅师书》、《斜川集》卷二《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南涧甲乙稿》卷二一《朝散郎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苏公(岘)墓志铭》。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丘壑崎岖偶一经,暄炎适得片时清。主人十里春来少,桃李千株子已成。
欲去未能窥晚照,乍醒还醉听啼莺。年来何事城中久,书阁留人不放行。
一杖入丛箐,春泉处处生。
岩侵湖墅近,崖豁海门平。
云径分樵出,风林带鸟倾。
盘回千嶂尽,下界一鸡鸣。
消息来江左,乡关望稍舒。将穷吴苑鹿,不用鲁连书。
劲卒银刀队,先声霹雳车。功名劳此辈,何以报琼琚。
岘亭留恨为伤杯,未得醒醒看便回。
却想醉游如梦见,直疑元本不曾来。
将星垂曜烛西南,江汉师行惯解骖。鸟道层空千里阁,旌头划破半江岚。
雪深淮蔡须成算,夜宴宾僚未易参。露布驰功报天子,脱衣沽酒壮歌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