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须自立根基,三戒当先谨独知。无分少壮老异境,一于财色斗严持。
镇重常如五岳峙,防危更似九河堤。大廷暗室心如一,玉粹金精体不亏。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扁舟一叶泊溪弯,一雨初收篷未乾。风浪依然平帖后,渔翁□出把渔竿。
家家门外庐山路,唯有夫君乞假游。案牍乍抛公署晚,林泉已近暑天秋。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此去萧然好长往,人间何事不悠悠。
万象愁何极,家山空月明。聊为少年兴,相与放歌行。
疏柳诗人宅,高城故国声。天涯起遥思,仰首桂华清。
诗肠未与世人同,神韵纡余避饾工。若此同心生不憾,琴娘词句绿窗中。
不见清秋月,悠悠雨过弦。重阳初未解,委照固无偏。
安得长风御,都驱宿蔼旋。还当三五夕,圆魄独当天。
玉趾分明印绝巅,药成仙去几千年。
深藏宝鼎今方出,合得丹经与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