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当求已,行藏欲问天。干戈今更盛,涂炭愈堪怜。
痛恨储胥缺,何由郡国圆?恨无双羽翼,飞诉至尊前。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风餐露饮橘洲仙,胸次清于月样圜。侠客偶遗金弹子,蜂王撚作菊花钿。
君来能破闷,雨至更蠲愁。
旧识庐山道,长怀鹦鹉洲。
相从今十载,一饭未成谋。
俱作江西去,君车我具舟。
远怀日与静相宜,山色窥帘涧撼扉。
野草自花聊献笑,重云不雨谩垂衣。
人间事业难争长,睡里工夫独造微。
却怪蒙庄独寐语,梦为胡蝶未忘机。
海外栖迟五载身,閒曹冷署也亲民。横经负耒勤耕读,恤困周贫睦里邻。
自古蒲鞭原有挂,于今案牍信无尘。回看岛屿优游者,耆硕评高月旦论。
辞家未云迈,愁思如春长。谁能见明月,而不念故乡?
舟子掩篷卧,露下凝清霜。出我瓮中酒,斟酌此清光。
忽闻高楼笛,一曲何悠扬!飞音过水来,缭绕清川旁。
仿佛《折柳曲》,使我中情伤。明发又移棹,回首天苍茫。
正是园林花木衰,冰姿玉洁出疏篱。
月中瘦影道傍见,江上寒香人不知。
时节惊心非故物,簿书满眼欠新诗。
碧云暮合关山远,拟折琼英寄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