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吴城花覆井,楚舸竹栽篙。
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野桥皆螮蝀,溪水尽蒲萄。
雨石逢芝箭,风林得凤毛。胭脂儿女小,罨画鬼神饕。
六代都衔璧,三山尚戴鳌。故宫犹荏苒,古树漫周遭。
仙洞歌瑶草,人家宴碧桃。饭香非接淅,酒好不篘糟。
绿雾春连阁,丹霞晓映袍。攀跻忻境胜,跋涉惮人劳。
老我才还劣,清资愧重叨。采诗今有使,问俗似无曹。
佳丽千年最,声名一世豪。岁时休浣日,携手可游遨。
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回族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青苹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彩笺长,锦书细。谁信道、两情难寄。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只恁空憔悴。
又作巴陵倒,南州旧有声。
未凭湘水绿,能似长官清。
笛冷君山月,帆轻夏浦晴。
五言多好句,颜杜减诗名。
缲丝丝缕长,当窗织流黄。纤纤弄龙杼,不作舞衣裳。
裁缝付边使,岂待见秋霜。
古人立志高,为义不为己。今人所见卑,独为贫贱耻。
不义富贵生,宁以饿而死。遗体非不重,所惧悖于理。
我禀清淑气,生而秀为士。读书三十年,颇知六经旨。
质之以人道,所言皆如此。奚乃滞风尘,尔汝弄欢喜。
浙山高苍苍,浙水清瀰瀰。三叹动遐思,清风响两耳。
暂焉深隐去,长镵访园绮。敬俟时之清,终其天伦尔。
临镜忽自哂,公然白纷如。
稚女眼最明,为我剪白须。
髟髟如素丝,不堪纫破襦。
参差茁秋草,蔓衍不可除。
明知我已老,既白难再乌。
无肉令人癯,眼昏妨读书。
颜驷烛之武,吾非斯人徒。
观史犹骇心,何况眼前事。处处烽火惊,揉暨中原地。
又闻近祖陵,罪臣肝亦坠。去岁朔风嘶,犹云犬羊类。
此皆我赤子,何以久为祟。徵兵亦已前,徵饷亦已洎。
事中非无人,束手而相视。相乃抚与剿,其局持成二。
秦西百二关,何苦惹且忌。吾乡二公祖,为洒维桑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