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恰破黄昏

恰破黄昏,一湾新月稍稍共。玉溪流汞。时有香浮动。别后清风,馥郁添多种。如相送。未忘珍重。已入幽人梦。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猜你喜欢

留得莲花偈付谁,独携金策欲归时。
江南无限萧家寺,曾与白云何处期。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岷峨最先见,睛光厌西川。

远望未及上,但爱青若鬟。

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蛇蚖。

乘春乃敢去,葡匐攀孱颜。

有路不容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雪如石,迫暖成高澜。

经日到绝顶,目眩手足颠。

自恐不得下,抚膺忽长叹。

坐定聊四顾,风色非人寰。

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

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朅来游荆渚,谈笑登峡船。

峡山无平冈,峡水多悍湍。

长风送轻帆,瞥过难详观。

其间最可爱,巫庙十数巅。

耸耸青玉干,折首不见端。

其余亦诡怪,土老崖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啮不可拦。

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

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

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

水行月余日,泊舟事征鞍。

烂漫走尘土,耳嚣目眵昏。

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

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

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噫》不复留,驰车走镮辕。

自是识嵩岳,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

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

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三岳,怀抱斗以骞。

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

虚阁怖马足,险崖摩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如一绳悭。

傲睨驻鞍辔,不忍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

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岭,下马步险艰。

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

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

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连。

遂使十余载,此路常周旋。

又闻吴越中,山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往意不自存。

投身入庐岳,首挹瀑布源。

飞下二千尺,强烈不可干。

余润散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

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

逾月不倦厌,岩谷行欲殚。

下山复南迈,不知已南虔。

五岭望可见,欲往苦不难。

便拟去登玩,因得窥群蛮。

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

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昨闻庐山郡,太守雷君贤。

往求与识面,复见山郁蟠。

绝壁横三方,有类大破镮。

包裹五六州,倚之为长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

不类嵩华背,气象多浓繁。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

簿书苦为累,天鹤囚笼樊。

岷山青城县,峨眉亦南犍。

黎雅又可到,不见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过眼不得餐。

始谓泛峡去,此约今又愆。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归轩。

他山已不见,此可著意看。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

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独立偶怀古,临风还自伤。一声樵唱起,回首暮山苍。

杏脸犹含柳眼初,春江为带月为梳。青油荡水丝难挽,白苧和烟调未舒。

妾住横塘那用问,君收隔垞欲何如。越来东去无多路,飘瞥风波恨有馀。

春雨如烟又若丝,晓来昏处晚晴时。仙人掌上芙蓉沼,

柱史关西松柏祠。几许岁华销道路,无穷王事系戎师。

回瞻二妙非吾侣,日对三峰自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