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休休一世閒,百年都是浪悲欢。高谈不待傍人笑,立事须知自古难。
时见老颜来鉴里,已将生计托云端。六鳌未可挥刀斫,肯便临溪把钓竿。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峰头名胜郁岧峣,一上南岑四望遥。山拥九华森地轴,塔衔双照插天标。
朝看岚翠和烟重,晓过溪声带雨骄。我欲皈依清静里,可能长此避尘嚣。
夹山当日见船子,法眼无瑕亦有瑕。
一棹失泾风浪急,和根移却杜鹃花。
相随复自丹霞下,遍绕群峦入细看。绝壁过烟依石断,洄溪透草积云寒。
傍岩蒸黍呼樵客,倚树烹泉避急湍。风景不当归自得,晚江流照一峰乾。
女子乃知我,明朝变姓名。可怜逃不密,犹迫诏书行。
渔榜溪翁罢钓,邮铃稚子传书。暝烟寒雪欲落,腊柳半黄未舒。
云叶落随去雁,浪花泼刺跳鱼。一段诗情画意,潇然风景愁余。
春入沁园,天公做美,树老花嫩都芳。酿寒催暖,晴霭泛崇光。
淑气融人似酒,微风送、不断林香。池亭畔,时逢艳冶,新样渲梳妆。
六朝金粉地,门临朱桁,路转横塘。喜酒空赊易,诗就吟狂。
莫问后庭遗恨,但惜取、烟柳斜阳。烧银烛,夜深花睡,残月下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