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幽岩有桂树,常抱弥年丹。芝兰生茂林,芬芳透重峦。
羡尔餐霞士,栖迟隔尘寰。譬彼翰飞鸿,冥冥薄云间。
云路何寥廓,鸿飞何弁弁。达人契神理,抗志浮云端。
恬旷怀高矩,吐纳颐令颜。爵服非我牵,丘园协素忭。
俯眺清泉流,仰观明月炫。逍遥步山梁,物役一以遣。
未能濯尘缨,聊以寄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