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独倚危阑,听不了、江声千尺。想旧日、白云黄鹤,仙人吹笛。
隐隐云中沙鸟落,茫茫天外风帆直。问留题、谁复继崔诗,无人识。
弹指事,成陈迹。回首处,愁羁客。俯晴川芳草,西风萧瑟。
赤壁争雄今在否,孤臣涕泪还堪忆。叹楚王、宫阙但荒台,横碑石。
贤达贵存心,能爱复能敬。卓哉沈绳斋,持矩就方正。
旬宣到滇南,戚戚重民命。平生冰蘖操,瞥眼轻赵孟。
薄试经纶才,政事每参诇。大器不自盈,客来即趋迎。
有美沐锦衣,一见肝胆罄。古重忘形交,此道今差胜。
唱和同埙篪,句法严律令。常思秉烛游,而况日未暝。
我欲往从之,逸驾恐难并。披图共爽然,白璧持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