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观(公元766--794年)字元宾,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卒于德宗贞元十年,年二十九岁。(新唐书本传不载卒于何年。此据韩愈撰墓志及直斋书录解题)年二十四,举进士后三年,为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与韩愈同登第。明年,试博学宏辞,观中其科,而愈不在选。官太子校书郎。又一年,病卒。唐末陆希声辑其文为《李观文集》(后人或题《李元宾文集》)三卷,宋初赵昂另辑《后集》二卷,今皆存。观为文不袭沿前人,独辟蹊径,时谓与韩愈相上下。及观早夭,而愈后文益功。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宾墓铭》)。
树犹如此亲安在,岁月去人何迅速!陟岵陟屺望不及,入室升堂成宿昔。
劬劳未报弃诸孤,号泣旻天涕沾臆。走兽闻之失其群,飞鸟闻之堕其翼。
物之感也有如此,宜尔诸孤哀罔极。始丰先生辞馀力,文章今擅欧苏笔。
记成不忍再三读,未及终篇语呜咽。乃知人皆有父母,天性油然非染习。
孝思不匮永锡类,草偃风移而俗易。三复始丰记,击节为太息。
往求二木之所在,果然拔地俱千尺。孝子之父见手植,造物于斯有阴骘。
君不见东坡所记三槐堂,魏公德符在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