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一堂图籍自陶冶,三径萧兰俱岁华。定非平恩许侯宅,会是仲长公理家。
端居雅不烦摒挡,佳设颇尝成咄嗟。惟我身閒数来往,徽弦一泛即生涯。
一亭寒美老弥明,閒里经春自喜晴。拄杖披衣随处歇,有时应觉意和平。
绿阴遮日忽鸣蝉,堕地残红色未蔫。
两岸垂杨低蘸水,梦魂时到故溪边。
今朝风日好,来泛武陵溪。
碧水寒依岸,苍林远护堤。
沙光摇野马,人语散凫瑽。
二月桃花发,还应处处迷。
风帆江上往来频,渔叟应多笑此身。自愧无才酬圣泽,已甘行乐负青春。
疲羸未复空忘味,纲绪难条欲问津。更拟倾杯祝天地,世间不用长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