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东郊游赏情难尽,独有卢庄占佳胜。不辞路远访幽居,门枕膏腴麦苗盛。
我公自是天池鳞,读礼暂为林下人。绕庐绿树作俦侣,入户青山成友宾。
烹鲜命酒忘归去,村径还谙旧来处。好鸟留人不住啼,垂杨马首苍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