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斗鸭阑干燕子飞。一堤春水漾晴晖。女郎何处踏青归。生色鞋儿销凤稳,碧罗衫子唾花微。后期应待牡丹时。
城头翻鼓罢,庭树晚风愁。
破隙华星大,当檐素月流。
滩声侵夜急,江雾入城浮。
此夕天涯客,何心倚戍楼。
一到山中便不同,山翁只合住山中。山中不尽凭题寄,才欲抒毫色色空。
容容寒烟起,翘翘望行子。行子殊未归,寤寐君容辉。
夜中心爱促,觉后阻河曲。河曲万里馀,情交襟袖疏。
珠露春华返,璇霜秋照晚。入室怨蛾眉,情归为谁婉。
高台俯映暮江清,叶叶风帆尽日行。碧水几时停过客,青山终古属先生。
可知遁世原持世,始信逃名是爱名。惭愧萍逢无定迹,沧洲暂借濯尘缨。
不收石上著残棋,山月无声鹤睡时。落叶打窗霜满屋,有僧吟得夜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