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旧时城郭。怕閒云万叠,路迷笙鹤。纵万里、车马朝天,奈燕市酒空,凤闱春钥。
向日湖阴,赋归晚、凋年桑落。似方回度曲,老署四明,写恨弦索。
轻沤素盟误却。想歌蘋怨碧,吟鬓非昨。伴故侣、吹笛吹箫,尽娇引流莺,冻谢饥雀。
塞北江南,叹梦冷、清愁无著。酹词仙、夜泉送响,听琴洞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