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形势地。秦关百二雄峙。燕头晋腹尾皋兰,龙蛇陆起。
窥边猎火燎平原,黄沙红入无际。
饮马窟,罴冢是。安危钧发悬系。旌旆影靡鼓声沈,坏云崩垒。
障亭落叶扫秋风,夜潮呜咽渝水。
马茶见说久互市。甚渝盟、一蹴千里。锁钥丸泥何世。
怅关门、牝铁宵飞,空说鞭石移山,渔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