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芳草易黄昏。欢事满纹窗。从来惯道银河远,甚而今、未抵红墙。
难耐春浓酒困,空消粉腻鬟香。
最牵情处是斜阳。人比燕成双。桃花如会相思意,认开时、偏近罗裳。
且拚今宵肠断,明朝定见新装。
朱庸斋(1920一1983),原名奂,字涣之。词学家、书法家。广东新会县人,世居西关。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幼时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 13岁能吟诗,深得老师喜爱。青年时以词知名,长期系统研究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除词学外,偶作明人小品画亦楚楚可人,书法习钟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题跋。1983年,朱庸斋肾病复发,病逝于广州西关之分春馆。
梦儿亭下蚤霜飞,白傅风流醉已归。谁似钱塘苏小小,夜深低舞茜罗衣。
湘东山川有清辉,袁水词人得意归。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
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坐绣严闺女伴稠,笑谈时颇涉风流。明知阶底萧郎立,度彻金针未转头。
岷山渭水惯同游,暂向东亭系客驺。万里孤鸿又南去,一樽相对灞陵秋。
雨馀观物态,吾意亦休休。野鸟平轩过,晴云满户流。
卷舒聊自适,名实任渠浮。酤客床金尽,邻家尚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