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恨都从老去生,所哀犹有少年情。簪花侧帽无人管,晓泪宵樽只独倾。
踪迹每疑今异昔,相思宁计醉和醒。红妆知己今谁属,深海当年浪得名。
朱庸斋(1920一1983),原名奂,字涣之。词学家、书法家。广东新会县人,世居西关。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幼时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 13岁能吟诗,深得老师喜爱。青年时以词知名,长期系统研究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除词学外,偶作明人小品画亦楚楚可人,书法习钟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题跋。1983年,朱庸斋肾病复发,病逝于广州西关之分春馆。
淬砺酬先志,家传合奏功。子孙当决胜,词赋况同风。
南浦联名处,西江一战中。乡闾飞榜到,丹桂满芳丛。
官袍岁久不能青,放了铜章却县丞。
时事自新醒眼看,古心逾拙白髭生。
有田有屋宁三仕,随雨随风又一行。
举世其谁识公者,临岐何独怅离情。
举头问月月无辞,俯首衔杯有所思。棘院观光群射策,茅斋刻影独吟诗。
入秋欲养身丰羽,试酒先将面点朱。今夕桂条凭折尽,来科留取最高枝。
风雨敲帘响,黄昏倚枕听。一番淅沥一番停。不道秋声似此、太零星。
弄瞑灯如豆,浇愁酒欠灵。吟虫况复近纱棂。搅得今宵玉漏、也无凭。
袖惹天香隐故庐,一山猿鹤伴清虚。
有人来叩神仙诀,就剪晴云问起居。
清芬一段出冰壶,为问天浆似也无。莫怪死抛新息印,至今犹自胜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