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天涯,几曾遮却东皇道。年年风讯每来迟,不似如今早。
人共韶光正好。莫惜把、梅阶共扫。婪杯拚醉,怕损他时,秋娘怀抱。
谁分樽前,新愁那肯迟春到。伤心重认旧歌尘,偏染风檐帽。
算有馀情未老。应更被、闲花暗恼。吟魂欲驻,为倩疏钟,黄昏休报。
朱庸斋(1920一1983),原名奂,字涣之。词学家、书法家。广东新会县人,世居西关。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幼时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 13岁能吟诗,深得老师喜爱。青年时以词知名,长期系统研究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除词学外,偶作明人小品画亦楚楚可人,书法习钟繇,雍容雅秀,尤工于小札和题跋。1983年,朱庸斋肾病复发,病逝于广州西关之分春馆。
帷开见钗影,帘动闻钏声。徘徊定不出,常羞华烛明。
玉骨绝纤尘,前身清净身。
无花能伯仲,得雪愈精神。
冷淡溪桥晓,殷勤江路春。
寒郊瘦岛外,同气更何人。
闻道东旌发,离情浩不收。水知随去鹢,山亦恋行舟。
想像经鸥渚,微茫过虎丘。别颜须一接,乘暮进江流。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素王西狩麟,笔削昌斯文。茂陵一角兽,妙语闻终军。
壮哉笔砚间,英姿欲拿云。名参龟龙瑞,威扫狐兔群。
岂独濡毫端,政尔清妖氛。会当献君王,玉殿春夜分。
输写胸中奇,恩波被无垠。
濛濛细雨湿春风,家在青山啼鸟中。有酒可杯书可读,何须门外问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