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万年宫,暮宿天游观。群峰绕曲溪,一日千万变。
纵目神飞扬,有口那能赞。不须秉烛游,佳处已得半。
惟有接笋峰,青壁蹊径断。紫翠立磔卓,通透光三段。
昨晚进石门,深坞斜阳慢。望崖不能前,颈脰屡顾盼。
今晨扶筇来,露草珠璀璨。古洞翠毛零,葛藤恣延蔓。
鼯鼬上树窥,猿狖隔林唤。忽见道士来,笑口指山畔。
云此通隐屏,绝顶有道院。箫管云中闻,环佩月下见。
梯级八十一,彳亍跨两骭。梯穷面峭壁,窸窣凌巧栈。
踸踔一足行,铁索双手换。鸡胸行蚁伏,龙脊妖鼠颤。
頫临万丈潭,铿訇走匹练。虽有贲育俦,下觑杂花眩。
师徒住此峰,往来百千遍。雨过蹑屐登,不翅平地便。
君身长吴乡,丘壑类平衍。亮无凌风翼,对此空眷眷。
余闻道士言,惊汗湿衣襻。羊肠九折坂,王阳尚兴叹。
韩子最奸黠,遗书华阴县。发肤敢毁伤,渊冰早兢战。
兹游虽好奇,何自取惊惋。举手谢道士,我行亦已倦。
寄语峰头人,白云好娱玩。乞我辟谷方,金丹炼九转。
服食待身轻,还来振羽翰。
(1665—1722)清江苏长洲人,字侠君。康熙时曾预修《佩文韵府》等书。五十一年中进士,授知县,以疾归。所居秀野园,水木亭台之胜甲于吴中。喜藏书,尤耽吟咏。性豪于饮,有酒帝之称。有《秀野集》、《闾丘集》等。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家家书,人人诗。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