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那得山阴雪,访戴何时乘兴来。两地长乖双剑合,百年几共一樽开。
曾怜庾老南楼月,忽睹何郎东阁梅。抚景怀人更唱和,诗成刻烛让君材。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几淹留。五羊旧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节亭亭心益壮,清吟一一思如流。壶浆满道争迎处,昼锦应先驻虎邱。
青兖名州古,仙旌此地行。紬书周玉版,著录鲁诸生。
岱岳云霞阔,尧祠日月清。经过逢胜迹,题咏有馀情。
绿水桥西泊画船,垂杨倒影入沦涟。人人都上生公石,几辈曾参不语禅。
曾记梁溪一泛舟,甲兵此日未全休。泉台絮酒何由达,独立斜阳泪自流。
客枕愁春雨,渔歌答晚晴。残云栖树湿,新水与桥平。
稚子买鱼至,主人窥笋生。酒来即倾倒,何问阻归程。
鸦投烟树日将昏,撩客诗愁欲断魂。郭外青山招太白,城中老树识桓温。
火馀穷巷皆煨烬,潮落浮梁觉涨痕。父子明朝游采石,倾囊准拟一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