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辟茅斋招塾宾,欲教尔辈作儒珍。耳闻诵读心忘老,钱买诗书食任贫。
自谓已非前日子,谁知还是旧年人。身居几案心鸿鹄,空使而翁属望频。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依依杨柳枝,青青可怜色。欲折不胜情,长条意何极。
松梢擎雪,竹枝漙露,炯炯照人清韵。仙家谱系合长生,元不藉、药炉丹井。凌云壮志,垂天健翮,九万扶摇路稳。发闻政最有公车,定飞下、日边音信。
宫殿红云捧紫皇,河清电绕拥休祥。壶中常占青春在,物外方知浩劫长。
昼立龙旗风不动,晓开琼笈远飘香。尧年岂特封人祝,动地驩声遍万方。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地,城里有闲土。
百年茅屋几秋风,已见高门在眼中。况尔累累尽英物,高曾元是汉于公。
扶杖古城荒,飘然意可伤。道宫烟锁树,农舍雨颓墙。
捕吏翻疑寇,平人却笑狂。长吁空仰首,天际正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