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音书各杳茫,归来两鬓亦应霜。未能叩马劳行李,先许抱琴过墅堂。
门外落花频自扫,瓮头新醁拟同尝。怪缘底事无消息,烟瞑鸦栖又夕阳。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吾年过八十,久已弃朝簪。
化蝶有残梦,焦桐无赏音。
溪声喧夜旦,野色变晴阴。
欲讲平生学,茫然不可寻。
苏小门前月漾波,牵牛织女挂秋河。恨妾如星圆处少,恐郎如月缺时多。
开径通幽屿,临流结小亭。引来溪树碧,分得泮芹青。
灯火书连屋,壶觞月转庭。因悲城市促,尘土漫劳形。
习静因知得力,逃禅本觉无心。朔望一变潮汐,今古随流浅深。
小阁熏炉散午烟,论诗爱尔最清妍。夜灯三宿无他梦,春水明朝各自船。
茶到山中分谷雨,酒从地上品丹泉。此行若过栖真洞,寄语仙翁葛稚川。
雨色丹枫半掩扉,交游尺素渐来稀。无端最是随阳鸟,只作青云一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