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广东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荐至京师,授洛阳长史,迁济南、西安二府幕,改广西义宁教谕,在职振兴文教。好为诗,晚年究洛闽之学。后人辑其诗,与黄哲、王佐、赵介为《广州四先生集》。
孤嗜难众悦,今听非昔弦。
美人西山秀,藏茹饮涧泉。
雪蓑韫明月,永棹剌野船。
宝祲耿不掩,球声匆复珊。
闻者已瞠若,鬻之谅悠然。
良环彼何憎,击缶俗所便。
老我讵能聪,妙音误至前。
古人子所思,而我岂古贤。
借不满子赏,能不聊子叹。
故家富彦士,梧竹映芝兰。
紫余乃祖橐,朱遍群从轓。
迅趾岂地行,逸翎当云骞。
勖哉塼羊角,何必怀西山。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