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夜马良存吏部宴集初台玩月

溪台澹秋痕,雁底坐超忽。

万里霄无云,木末吐华月。

气扫堞浮浮,辉满峰兀兀。

写影水精域,望气金银阙。

丛筱浸寒漪,披扬镜中发。

列筵出窈窕,应湿凌波袜。

歌吹翻流光,淫鱼听恍惚。

濯醉零露新,传咏远风歇。

余情腾钓矶,何处战死骨。

化字遗浊世,钟声漏林樾。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忆昔从游杖履中,有山亭上醉春风。

主人已作骑鲸客,谁识当年两病翁。

水墨饶生气,

策骑河边初放溜。风暖吹冰皱。染柳更薰梅,百样生新,只有春如旧。

西山遥望峰尖瘦,绿锁林梢秀。风定晚来天,波湿残红,浸得斜阳透。

从来汉将说张韩,泗水流澌浴铁寒。待溯隋河趋洛口,却登灞岸复长安。

卷里诗新出,关中记旧闻。乾坤今转大,吴楚昔尝分。

雾失朱陵峒,晴开紫盖云。仍传九疑尉,奇策动明君。

君不见沂阳子,胸中磊块无不有。鸿都十上垂白首,七尺犹沈阛阓间,片言虚落公卿口。

归来买田无负郭,抱膝哀吟动寥廓。琥珀春浮大白明,芙蓉日抱双丸跃。

沂阳子,卓荦一丈夫,何不南扫百粤北幽都。虎可咀,龙可屠,六翮欲奋青云徂。

沂阳子,咄咄勒成五千言,胡为乎长风东南来,吹上赪鲤鱼。

两角外衔垂流苏,中有三尺素,启之灿烂霞文舒。

奕者刘生致区区,道尔问讯余何如。又不见野人自蜡几两屐,日日吴山弄秋色。

沂阳子,仰面看屋梁,万岁千秋更愁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