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夜马良存吏部宴集初台玩月

溪台澹秋痕,雁底坐超忽。

万里霄无云,木末吐华月。

气扫堞浮浮,辉满峰兀兀。

写影水精域,望气金银阙。

丛筱浸寒漪,披扬镜中发。

列筵出窈窕,应湿凌波袜。

歌吹翻流光,淫鱼听恍惚。

濯醉零露新,传咏远风歇。

余情腾钓矶,何处战死骨。

化字遗浊世,钟声漏林樾。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鸟去云飞意不通,夜坛斜月转松风。
君王寂虑无消息,却就闲人觅巨公。

茅屋青帘隔晚桥,白沙红树水迢迢。人生到底头如雪,莫管春风消不消。

客从蜀道来,偪仄连云步。栈高天与齐,复值悲风暮。

心旌屡动摇,毛发森然竖。徬徨无所之,颠沛同朝露。

幸安平地居,誓不出庭户。如何好事人,强迫风涛路。

见者笑无知,行者非不惧。居易以俟命,行藏安所遇。

故人别我金华去,岁晏天寒江水冰。二弟已膺乌府荐,一官喜自鳣堂升。

洞门系马花如海,山馆开尊酒若渑。自愧麦舟无远惠,佳城为想碧崚嶒。

忆与汝偕游,爰自白门始。驱驴来幽燕,卧我空斋里。

阶前木叶声,秋雨打窗纸。坐上无车公,饮酒不欢喜。

当时意气豪,尔我俱壮齿。弹指廿馀年,蹉跎嗟我子。

余见子盛衰,余亦将老矣。惆怅平生心,悲风飒然起。

几许沉吟,欢丛回首,无端暗惊。叹梦托行云,芳音不寄。

心如棋局,深恨难平。鸳牒曾求,鸩媒何易,消渴文园病易成。

休追忆,向芝田携手,洛浦同行。

当初着眼分明,撇不下、卿卿一种情。想银屏深处,卷帘招燕。

药阑西畔,斜日闻莺。伤别伤春,泪花飘冷,无分相看过一生。

伤怀抱,问何时花底,啮臂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