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日偕宽仲宗武登仓园新楼凭眺至月上

邻园过雨秋生枝,魂魄踊跃苏癃疲。

襄阳耆旧导我出,亦有柱史相攀随。

突兀楼观跨溪水,新髹朱紫光葳蕤。

并倚栏楯染凉色,完杨柳插青琉璃。

蝉嘶虫语漏缝隙,洗波浓黛连城陴。

游鯈可数红蓼底,微欠钓叟蹲孤罴。

斜阳如谷覆钟阜,饥理粲粲颅骨奇。

深藏陵墓耸危塔,分晴草树犹离披。

南朝风物赚一瞥,安问烽燧含疮痍。

主人不归笑把酒(园丁颇不供茗饮从宗武家取饼酿代之),看移大月成罘罳。

晚鸦下逐带桥影,翻弄吟抱鸣笳悲。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梅在西湖上,精神别一般。

喜供诗客赏,怕与俗人看。

映水林文瘦,依山范叔寒。

生平逢此友,更觉酒肠宽。

堤柳风前影瘦,池荷雨后香残。高秋物色已阑珊。落日孤烟微暗。平野大家徐步,此身赢得长闲。路逢俗子笑相看。道我为欢冷淡。

施施谗夫,胡言之厚。甘言谀辞,亦孔之丑。君子攸行,遭汝疾诟。

邦家之覆,亦在利口。

磊磊落落塞胸臆,推荡始觉心和平。丈夫志量包宇宙,细故那得风波生。

伊吾五月如当暑,才度南山凛若秋。雪岭千年常冰玉,炎天一雨即披裘。

薪蔬珍贵来偏远,城郭恢宏户未稠。昔日战场今郡县,循良应拜富民侯。

采采南山菊,还应满故园。

全家泊孤埭,多病负清樽。

木末秋声老,天涯雨气昏。

乡关吟望外,愁泪有双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