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胡园观菊

山郭满秋光,兴怀访园菊。

廊万列层层,缀枝绚金玉。

四照动寒籁,霜露气初肃。

拥随哗仕女,衣鬓微馨触。

怜取遗世姿,题品属万目。

栖鸟窥茗坐,水石衔晴旭。

旦暮餐落英,痴对风吟竹。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猜你喜欢

梅莟香边踏雪来,杏花雨里带春回。明朝解缆还千里,今日看花更一杯。

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南溪鸥鹭如相问,为报春吟费麝煤。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赋金屋信美矣,记玉楼果如何。

人间国艳难得,天上才子不多。

昔岁为邦初未识,今朝休沐始相亲。移家水巷贫依静,

种柳风窗欲占春。诗思先邀乌府客,山情还访白楼人。

登临许作烟霞伴,高在方袍间幅巾。

又一番雨过,倚阁炎威,探支秋色。前度刘郎,为故园一出。黄发丝丝,赤心片片,俨中朝人物。诗里香山,酒中六一,花前康节。倦客才归,新亭恰就,萱径荫浓,卜林香发。尊酒相逢,看露花风叶。跃跃静神,生生意思,入眼浑如涤。更祝天公,收回积潦,放开晴日。

水舞狂涛,阁回惊浪,栈桥几度凭栏。敞怀游目,浩浩更漫漫。

圆却儿时旧梦,碧波上、一叶清闲。乘风过,波峰浪谷,飞雪悦朱颜。

潺潺。归此处,青溟有量,天籁无弦。笑当时河伯,自得悠然。

秋水春潮滟滟,终成这、黛海苍澜。今来也,胸中万里,挟浪向天边。